打开无障碍阅读
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遂溪 > 镇街简介

遂城街道

  • |
  • |
作者: | 来源:遂溪县遂城街道办事处 | 时间:2025-07-29 15:34:15 点击数:-

遂城街道位于遂溪县东北部,东邻黄略镇,西毗洋青镇,南至岭北镇,北接附城镇,境内有广海高速、渝湛高速、国道G207线、国道G325线、省道S287线、遂溪大道和黎(塘)湛(江)铁路通过,是广东通往中南、西南各省和海南的交通要道。遂城街道是遂溪县委县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遂城街道下辖14个居委会和12个村委会,共117条自然村,行政区域面积146.4平方公里,2024年末户籍人口161543人,常住人口约22万人。重要矿产资源有矿石、高岭土,有丰富的金、银、铜。境内雷州青年运河、东海河和遂溪河贯穿而过。特产有蔗糖、番薯、木菠萝、百香果、火龙果、香蕉等。

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距今840多年的历史。建国后,原为遂溪县第一区附城镇,1957年称为遂城镇,1958年成立卫星公社,11月与钢铁(黄略)、跃进(洋青)两公社合建钢铁公社,12月改名遂城公社,1961年析出置附城区,1963年撤区复为公社,1983年改为遂城镇,1986年撤区改镇仍称遂城镇,2001年合并附城乡、城西乡为遂城镇。2022年10月1日上午,遂城街道、附城镇正式揭牌成立,撤销遂溪县遂城镇。

遂城街道全力打造城市优质、产业优良、人文优美、治理优异、环境优越的活力遂城。街道主导行业有三产服务业、建筑房地产、饲料、化工、硅基、预制菜等,拥有恒兴、福东海、五洲药业等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遂城街道交通便利,治安良好,是创业经商、旅游购物、休闲居住的最佳选择。辖区内有全丰中央广场、中金时代广场、新中心市场等核心商圈,孔圣山、烈士广场、醒狮美食广场等特色景点和韩盈烈士故居红色教育基地。

辖区内工矿商贸企业约1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家,密集型企业10家,“三小”场所约3800家。2024年底,共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12个,固定资产投资约24亿元

今年以来,遂城街道严格落实遂溪县“1+3+6”行动计划,坚持“产城人文旅”深度融合,坚定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融合,落实好城区生产力、竞争力和吸引力“新质三力”的提升。

(一)乘势开道,激活产业新质生产力。一是建强工业聚集区。招商蓝图聚焦食品加工、硅基、锆钛、生物医药等产业,推进中医药特色小镇、精诚硅业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福东海大健康产业园等项目投产增效,加快引进遂溪县荣旺文旅游商业城项目、丰源矿业新材料加工项目,并带动引进一批综合性能优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聚焦特色三农产品擦亮“金都一号”“燕窝火龙果”等名特优产品名片,创新培育2个以上符合本地特色产业品牌,搞好农民致富增收“甜蜜事业”。积极探索“党组织+集体合作社+农户”融合发展机制,谋划发展出租经济盘活闲置资产,持续推动撂荒地连片整治,着力解决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三是加快打响文旅名气。承接好“肥娟小吃”带来流量热度,打造一批多场景融汇、多业态融合的网红旅游打卡地。加快放大遂溪醒狮IP影响力,释放以孔圣山、玥珑湖康养小镇、北门町夜市为主线的特色文旅活力,打好遂溪“金字长寿招牌”,积极做好文旅推介和旅游服务。

(二)焕新城乡,提升遂城新质竞争力。一是深度把握城乡融合态势。加强合湛高铁的用地推进工作,优化国道G207线遂溪县穿城段改线工程项目、河东大道项目等用地服务,完善主城区交通路网;支持诚德花园等小区稳步建设,继续加快7个老旧城区改造步伐,纵深推进遂城主城区构建“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城市宜居”健康生活目的地。二是加强试点项目打造。开展城乡融合改造提升工程项目计划试点,打造一个桃溪村地标性综合体,建设一条风朗村乡村示范带,规划建设多个充电桩停车场,完成白沙塘、朝阳两村新村场建设。三是补弱固强村庄建设。集中力量早日实现全部自然村的村道巷道硬底化,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转运新模式,发动30%以上的常住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实施风貌管控提升示范带连片打造专项行动,做好做精“特”字文章。

(三)优化民生,增强安居新质吸引力。一是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加强就业驿站平台交流,以蓝鲸鱼创意园为切口发展众创空间,开展各种科普知识宣传和种养技术等培训,充分促进灵活就业;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协助开展新遂溪二中征地工作,坚持五社联动,加强实践“双百工程”社工工作,坚决兜牢民生底线。二是丰富精神文化内容。推行积分制褒奖积极参与精神文明行为,加大街道文化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和粤文坊作用;组织文化宣讲团,深挖“肥娟小吃因爱重生”等正能量案例,讲好遂溪故事。三是提升平安绿美福祉。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创新基层治理多元共治新模式。优化法治政府建设,加强保密宣传教育。守牢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强化网络数据安全,坚持“平安夜访”零距离,强化应急基础和力量,全力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工作。常态化推进扩绿、减污、降碳,着力推动绿美生态建设。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