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无障碍阅读
您的位置: 首页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环境保护

加强监管 更加重视耕地保护

  • |
  • |
作者: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时间:2021-03-15 12:57:12 点击数:-

  代表委员就土壤污染防治建言献策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

  “十三五”期间,净土保卫战作为生态环境领域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的土壤污染治理难题。我国土壤污染治理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十四五”期间应当如何发力?代表委员对此进行了讨论。

  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仍需加强

  自《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我国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进一步强化,耕地周边工矿污染源得到有力整治,污染地块用地准入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但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复杂性、难可逆性等特点,治理的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加上我国一些重金属企业废气、废水排放量大面广,农药化肥超标施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仍任重道远。

  民建中央认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能力不足。

  这其中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部分地方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其次是在一些地方,监管部门对治污企业的污染治理工程技术措施选择等方面,缺乏系统科学的分析评价和监督管理指标体系。

  民建中央提出,需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监督检查,把土壤污染治理的目标作为“十四五”期间环境考核重要指标,确保各项措施全面落地。

  此外,切实提升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鼓励科研单位、涉农高校组建土壤污染防治多学科领域攻关团队,形成土壤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修复以及效果评估一整套技术体系,通过试验、优化、示范推广,为科学防治土壤污染提供技术支撑。

  更加重视耕地保护

  耕地是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命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一直以来,对于耕地保护,国家层面可谓不遗余力,然而一些地方在面对经济发展和保护耕地“熊掌与鱼”选择题时,把耕地保护“形式化”“纸面化”,违规占用

  耕地开展“非农”“非粮”建设的行为时有发生。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全国人大代表党永富和“土”打交道30多年,今年,他对耕地保护格外关注。

  党永富在调研中发现,“乡村旅游不是村村都能做,更多农村应该因地制宜发展,守好红线,扛好粮食安全的重任,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首先就是保护耕地与土壤。”

  为此,党永富提出关于推动我国耕地质量立法的建议,依靠法治的力量,减轻、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守住耕地红线。

  另一位来自黑龙江省桦南县梨树乡和平村的全国人大代表孙斌,同样将目光放在了耕地上,他关注的是家乡的黑土地保护。

  黑土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珍贵资源,这片孙斌倍感亲切的土地如今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质量逐年退化,水土流失严重、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

  孙斌坦言,黑土地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亟待制定出台《黑土地保护规划》,细化黑土地质量保护标准,出台黑土地轮耕或休耕政策,制定休养期间补助标准,并明确任务目标、奖惩办法。

  他强调,在工作推进中,要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依法确定相关部门的黑土地保护职责,并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把黑土地保护工作列为年度重点考核目标。同时,加大对施用生物农药、有机和生物化肥、休耕、还林、还草、还湿等恢复土地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行补偿奖励力度。

  “黑土地保护应该成为国家战略,常抓不懈,抓出成效。”孙斌说。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