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见成效丨“游鱼之乡”北坡镇蝶变的核心密码是→
当“全国文明村镇”的牌匾
与百年游鱼的灯火交相辉映
北坡镇,这座镶嵌在遂溪县西南部的明珠
正在 “百千万工程” 的东风里,迎来万象新
北坡镇区全景
自“百千万工程” 典型镇建设以来,北坡全镇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各方力量,玩出了新花样,成效凸显,成功创建出两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上塘村和赵屋村。步入镇区,“白改黑”平坦开阔、圩镇客厅宽敞明亮、鱼龙湖公园悠闲惬意、美丽绿道蜿蜒向前、农贸市场干净整洁。赵屋村、上塘村等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整洁干净,现代乡村幸福生活的图景不断涌现。
北坡镇圩镇客厅,位于文化广场北侧,占地面积约135平方米,是可反映镇区产业特色、地域文化、可供群众停留歇脚、展示圩镇形象的多功能空间。
北坡镇鱼龙湖公园前后对比图,建成后增设亲水平台。
共绘党群携手、多方合力图景
北坡镇2024年度奖教奖学活动暨“我为典型镇出份力”青年大讲坛现场。
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挂点指挥,县镇两级工作专班与施工方指挥办合署办公,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我为典型镇出份力大讲堂”党员大会汇聚全镇52个基层党组织智慧,17名领导班子深入村(社区)上专题党课,为发展注入精神动力。12个“六乱整治”责任网格区实现“一网统管”,“综合网格”让治理效能节节攀升。
北坡镇美丽入口通道位于省道S545、文明路段,全长约1.238公里,通过道路拓宽、“白改黑”并设置双向四车道,沿线建筑风貌统一提升及融入“游鱼文化”,强化入口通道风貌。
北坡镇与中建二局携手谋划囊括圩镇风貌提升、环境秩序整治、基础设施提标、服务功能提质、镇域经济发展、治理能力增效等6大类的典型镇项目库;1200余名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志愿者组成的先锋队冲锋在前;举办16场次座谈会,广纳贤言。
上塘村党建主题公园。
上塘村实行网格化管理,党员带头,引导村民从 “要我干” 变 “我要干”,共建党建主题公园与黄村法制公园,凝聚党群合力。
基建攻坚升级,打造宜居家园
北坡镇对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便利、整洁、有序的购物环境。
北坡镇农贸市场前后对比图。市场位于北坡镇中兴路,总建筑面积约6300㎡,以“游鱼・剪影”为主题,设有室内停车场、非机动车位、卫生间、母婴室、食品安全监测中心、消防设施等功能区,涵盖蔬菜行、猪肉行、水产区等多个区域。
柏基村道路硬底化和村居外立面。
赵屋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显著。全村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确保村域环境干净整洁。聚焦道路建设短板,投入46万元用于新洋村、泥鳅村等20户以下村庄的1290米道路铺设硬底化,实现干路硬化率100%、村内道路硬化率87%。同时,集中供水实现全村覆盖,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100%,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全面完成,整村实现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村民生活品质得到切实提升。
碑仔村村居外立面。
上塘村村居外立面。
上塘村围绕典型村培育目标,统筹341.6万元财政资金,用于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乡村振兴宣传阵地建设等。其中,碑仔村率先完成民居外立面统一改造,形成协调新风貌。
绿美促提升,“小切口”撬动“大颜值”
北坡镇美丽绿道前后对比图。绿道围绕着鱼龙湖公园展开全长约1.25公里,单行线路宽度1.5米,以“慢行绿道+活力滨湖”为主题,旨在创造一个亲近自然、活力四射的美丽绿道。
围绕鱼龙湖,一条美丽的碧道如玉带般蜿蜒向前,展现出北坡的生态之美。这里不仅有亲水平台,还有鱼龙湖商业街和各类文旅项目,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选择。
走进赵屋村,新路连农家,绿树映庭院,眼前俨然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作为 “百千万工程” 典型村,这里用绿美打底、用文明铸魂、用产业赋能,让乡村焕发别样光彩。
柏基村“小公园”。
在赵屋村,“有喜事来种树”成为了新风尚,党员干部带头植树,引导村民借嫁娶、升学等喜事种植 “幸福树”,既能美化家园,又能引导群众抵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涵养了文明乡风。镇村干部抢抓时节,带头规划绿化区域,累计栽下1131棵铁冬青、小叶揽仁等绿植,让绿意遍布村头巷尾。
柏基村“小菜园”。
赵屋村在扮靓家园方面还有小巧思,将磨盘、石牛等老物件改造成 “时尚摆件”。并且灵活使用闲置土地, “见缝插绿”打造 “四小园”,在保留乡村特色风貌的同时,形成了一村一景格局,让 “小细节” 汇聚成环境 “大提升”,乡村 “新颜值” 持续焕彩。
积分+善“智”,强化治理抓落实
柏基村法治文化广场。
赵屋村网格员向村民开展平安遂溪宣传。
上塘村创新 “党建 + 村规民约” 治理模式,以党员示范、网格推动为抓手,将村规民约纳入党小组网格体系,引导社会组织与群众深度参与,实现党建与治理融合双赢。同时,把 “门前三包” 写入村规民约,设 “明白卡” 明确责任,通过 “网格党员联户” 监督提醒。针对长期不在家群众,建立 “邻里结对护绿净” 机制,推动 “门前三包” 落地见效。
产业促振兴,拓宽群众致富渠道
北坡镇是广东省首批中心镇,202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1.60亿元,甘蔗、辣椒、玉米等作物撑起“农业半壁江山”,虾沟红米、北坡红糖等特色品牌香飘万里,其中北坡红糖和北坡辣椒荣获全国名特优农产品称号。
北坡红糖。
上塘村开展“产业蝶变”提质行动,聚焦群众增收与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效益和农户收益双提升。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2余万元,其中,占地30亩的产业扶贫项目双塘农产品交易市场年租金16万元,广东小九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行“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脱毒红薯全产业链,建立“家门口就业”基地,吸纳村民稳定就业。
塘母北运菜市场。
赵屋村同样是通过流转600余亩土地,为村集体增收超37万元。同时,利用村周边的塘母北运菜市场和双塘市场将甘薯、木葱、辣椒、北运菜销售至珠三角。
“北坡游鱼”队伍巡游。
这里的人民将乡愁化作了一条条在夜里巡游的“鱼”,省级非遗“北坡游鱼”,历经三百年传承,在元宵佳节绽放光彩。连续举办两年的游鱼文化活动,凭借其独特魅力,活动吸引超 10 万名游客前来打卡,不仅创下活动当日 1600 万元的经济收益,更持续释放文旅动能,带动第三产业年经济收益已趋近 10 亿元。
接下来
北坡镇将以更快的速度
更实的举措
让典型镇村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