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越秀—遂溪探索“双向赋能”产业协作新路径
近年来,广州与湛江两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深度挖掘协同发展潜力,在多领域合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其中,广州市越秀区与湛江市遂溪县积极创新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跨区域协作模式,以“双向赋能”的产业协作机制为纽带,成功探索出一条从传统“输血帮扶”模式向可持续“造血共赢”模式转型的新型发展路径,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以机制突破为核心,构建跨区域协作生态。 以机制创新破除行政壁垒,通过双向资源流动与平台共建,实现帮扶力量“握指成拳”。一是统筹机制赋能资源整合。建立“党政联席会议+专项工作协调”双轨机制,统筹驻县工作队、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支教老师等越秀帮扶力量,主动与省直纵向工作队、高校等力量协同联动,实现跨层级、跨领域资源有效整合。二是双向赋能激活要素流动。在越秀区设立“研发孵化+招商展示”反向飞地平台,探索“湾区研发+遂溪生产”模式。同步推动“广州企业+遂溪资源”合作,链接湾区资源,创新探索以“大手牵小手”促进省属、广州国企与遂溪中小企业融通发展,2家广州国企与3家县域企业实现对接合作。三是政务服务引领跨域互通。搭建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平台,推动遂溪与珠三角地区办事标准流程接轨,实现通办事项30项。复制推广珠三角地区优质营商环境经验,建立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体系,为园区企业提供“贴身管家”服务,项目开工手续办理时限压缩60%以上,企业落地周期大幅缩短。 二、以特色集群为关键,打造食品产业高地。 以绿色健康食品为核心、园区为支点、湾区资源为纽带,推动县域“资源禀赋”向“产业优势”转化。一是共建园区筑好巢。共建广州越秀(遂溪)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园,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吸引13家企业入驻,带动预制菜产业集群产值约40亿元。二是精准招商延链条。在越秀设立招商中心,联合举办产业推介会,“本地企业+行业部门”组团式拜访省属、广州市国企,借力广州国家投资年会、广州博览会等平台,促成遂溪与广州酒家、岭南集团等开展预制菜、健康食品等领域合作,推动一批产业合作项目落地,助力2024年全县新引进招商项目数量增长超82%。三是特色培育壮集群。推动“原料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销售”全链条发展,助力遂溪入选省级首批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健康生态食品产业集群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如精深加工环节,推动广州酒家与恒兴集团联合打造“广州酒家金汤酸菜鱼”水产预制菜爆品,形成“总部经济+县域基地”产业链协同;品牌销售环节,推动“火山红薯”上架广州酒家电商平台和内购平台,助力火山红薯产值超1.5亿元,获评“2024年度最受大众欢迎的十大广薯”。 三、以三产融合为路径,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以农文旅、电商等新业态贯通一二三产,实现价值链延伸。一是农文旅融合打造IP。以“农业+文旅”模式开发孔子文化城、草潭角头沙等特色项目,投入资金400万元打造“甘薯文化周”“天光鱼市”“海捕文化节”等农文旅IP,助力孔子文化城成功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北部湾农旅产业园入选省职工疗休养基地名单,2024年全县实现旅游收入22.7亿元、增长4.23%。二是飞地经济拓展空间。创新“反向飞地”模式,在越秀区设立遂溪农产品展销中心,组建“百千万工程”消费帮扶直通车,实现“前店后厂”湾区直供,推动“仙品荔”“火山红薯”等标志性农产品直供大湾区商超、走向全国。如通过湾区市场助力“仙品荔”品牌打造,2024年荔枝销售超2亿元、较2021年翻番,新屋村被评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三是电商驱动市场扩容。投入帮扶资金3000万元支持遂溪电商生态产业园建设,助力打造“买湛江、卖全球”平台,2024年县域电商网络销售额超16亿元、增长10%,是全省唯一入选首批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