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禁毒故事(第1299期)||科技加持,织密防毒“天网”
为贯彻落实湛江市深化禁毒攻坚行动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大禁种铲毒工作力度,确保毒品原植物“零种植”“零产量”,2023年12月,在遂溪县禁毒办的指导下,北坡镇组织开展禁种铲毒拉网式踏查行动。
高位部署,全力推进
北坡镇高度重视禁毒工作,镇党委书记陈燕清在召开“奋战30天”禁毒专项行动部署会议上强调,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各项禁毒工作,为群众打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禁种踏查是禁毒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会议要求各班子成员、村(社区)要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人员开展实地踏查,坚决打击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违法犯罪活动,发现毒品原植物种植的,一律铲除,出现非法种植的,实行责任追查。会后,镇各领导班子迅速带队到驻点村(社区)深入家庭院落、废弃厂房、仓库、果园以及山林地区等区域认真开展排查。
科技赋能,提质增效
12月19日下午,北坡镇党委书记陈燕清带队,组织镇禁毒办、派出所相关同志以及文典村委会干部、村民,通过“无人机+实地踏查”的方式,深入村庄开展踏查活动。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巡查具有机动性强、监测范围广、不受外在因素限制等特点,细致地对辖区内围栏、林地、养殖区房前屋后、承包地等有可能隐蔽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地方进行巡查。通过操纵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实现空中悬停拍照、摄像,有效提高了排查的密度和覆盖面,消除了人工踏查难以到达的盲区,确保踏查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同时,通过无人机对踏查区域拍照存档,便于禁毒工作人员对植物进行识别分析,极大提高了精确发现、铲除非法种植品原植物与易制毒场所的效能。
理念入心,清查务尽
此次行动,将人员实地踏查与无人机空中航测巡查相结合,形成了“空中+地面”联合铲毒的工作模式,有效利用“科技+”提增禁种铲毒踏查的工作效能,极大地震慑了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行为,在广大群众中牢牢树立了“种毒违法、种毒必铲、种毒必究”的坚定信念。在场村民纷纷表示,现场观摩了此次踏查行动,感到深受震撼,在高科技的加持下,想要利用一些“死角地带”“偏僻地带”种毒已不可能,有力地捍卫了我们广大群众的“无毒”生活环境。
下一步,北坡镇将在市、县禁毒办的指导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与工作模式,不断探索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切实打造安全、无毒、和谐“新北坡”。
禁毒知识小课堂之
认识毒品原植物
在野外
有些“身世不明”的野菜
可能在悄然生长
它们非但不能吃
而且一旦落入坏人之手
将会变成可怕的毒品
这些特殊的植物就是
毒品原植物
毒品原植物,即用来提炼、加工成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可卡因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原植物。
下面一起来认识它们
外观特点:罂粟苗叶子呈锯齿状,全长在茎上,分叉较均匀,一层比一层高,有淡甜味而且发涩。
主要成分:罂粟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从蒴果上提取的汁液,可加工成鸦片、吗啡、海洛因。
外观特点:树叶茂密,叶片长3-7厘米,呈长椭圆形,边缘光滑,其形状和味道均类似茶叶,果实呈红色。古柯叶味较涩、微苦。
主要成分:古柯叶能够提取出古柯碱 (Cocaine),主要用于制造毒品可卡因。
外观特点:其最典型特征为掌状分裂、具有凹陷叶脉的叶片。
主要成分:在大麻的植株,尤其是花序分泌的树脂中,含有四氢大麻酚,是一种强致幻剂。吸食后会造成幻觉、意识扭曲等症状。
外观特点:其树高3米,叶对生,有时互生,卵形,长6-12厘米,宽1.5-5厘米,边缘有锯齿。
主要成分:主要活性成分为卡西酮,具有兴奋和轻微致幻作用。
外观特点:外观为黄色至褐色的新鲜蘑菇或蘑菇干,具有特殊的臭味。
主要成分:蘑菇中天然存在的赛洛西宾和赛洛新。
请立即拨打110报警!
(来源:遂溪县禁毒办、广东禁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