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汲取交通事故教训,压紧压实交通安全责任,全面部署后续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切实保障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1月14日,乐民镇组织召开交通安全工作推进会。镇领导班子成员,各村党支部书记、负责道路交通业务工作人员,乐民派出所、河头交警中队主要负责人,镇应急办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镇党委书记陈秋强主持。
会上,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叶小宇首先通报了“11・10” 交通事故基本情况,详细说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涉事方及造成的后果,让参会人员全面掌握事故全貌。同时,结合事故暴露的问题,对全镇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进行专项部署。一是各村、相关部门聚焦辖区内重点路段交通安全隐患点、交通标识标志缺失等,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上报,确保排查无死角、整改无遗漏,坚决防范同类事故再次发生。二是应急办、规划办联合乐民派出所、河头交警中队加强对进入镇区运沙车的拦截,进行源头阻断。三是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原则,构建 “镇统筹、村落实、劝导员执行” 的三级交通劝导工作体系,推动交通劝导工作常态化开展。

镇党委书记陈秋强结合“11・10” 交通事故具体情况,从思想认识、群众意识、基础设施、责任落实四个维度,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直指当前交通安全工作存在的短板。一是风险预判不足。部分村及相关部门对辖区交通安全风险的前瞻性、预判性不够,对重点时段的交通流量变化及潜在风险研判不精准,未提前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导致风险处置被动。二是群众安全意识不高。辖区部分群众交通安全法治观念淡薄,存在非机动车逆行、闯红灯、不佩戴安全头盔,行人横穿马路、随意横穿公路,机动车超速、违法载人、不礼让行人等陋习,对自身及他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且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接受度、重视度不足。三是交通基础设施不牢。部分重点路段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如缺少清晰的标志标线、警示标识,部分弯道、坡道未安装减速带、反光标柱,部分村庄出入口未设置安全警示装置,基础设施的“防护网” 作用未充分发挥,增加了事故发生概率。四是安全责任不实。交通安全“属地管理、部门监管、企业主体、个人自律” 的责任体系未完全压实,部分村存在 “重部署、轻落实” 的现象,交通劝导工作流于形式;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存在监管盲区,责任传导 “最后一公里” 未完全打通。
陈秋强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交通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民生底线工程。各村、相关部门要以“11・10” 交通事故为鉴,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切实把交通安全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将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当前重点工作,摒弃麻痹思想、侥幸心理,以“时时放心不下” 的责任感扛起安全责任;二是要强化宣传引导,通过村广播、宣传栏、微信群、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针对性交通安全宣传,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三是要加快隐患整改,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台账,加快安装警示标识、减速带、反光标柱等;四是要加强协同联动,镇应急办、派出所、交警中队及各村要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压实交通劝导工作,形成“信息共享、联合执法、齐抓共管” 的工作格局,共同筑牢乐民镇交通安全防线。
撰稿:韩先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