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年遂溪县党政领导干部
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查报告
一、教育基本情况
我县土地总面积2148.5平方公里,现辖15个镇,总人口102.5万人,有中小学413所,在校生21万多人。其中普通高中8所,在校生1.7万人;职业高中(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所,在校生0.25万人;初中39所,在校生6.35万人;小学314所,在校生11.8万人;全县教职工9553人。近年来,我县县委、县政府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教育强县”战略,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基础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严格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工作职责,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目前,全县中小学全部实现教室楼房化,校门、围墙完整化,主校道硬底化,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全县拥有中国名校1所,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省一级学校4所,省绿色学校2所,市一级学校20所,县一级学校26所。全县学前儿童入园率61.4%,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生毛入学率96.3%。基础教育的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全县高考、中考年年创佳绩。
二、关于对2005、2006年考核意见的整改情况
2005、2006年上级对我县基础教育考核提出三条整改意见,我县非常重视,努力落实整改措施。
(一)关于加大投入,加快推进“五项工程”的实施,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问题。一是积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设施改造工程”。2005年底,我县中小学有寄宿生学校51所,寄宿学生50210人,学生生活用房面积130546平方米,人均2.6平方米。近年来,我县结合危房校舍改造,投入2510万元,新建学生生活用房90幢,总面积45000平方米。现在学生生活用房生均面积达3平方米,符合省定标准。所有寄宿生都能住上卫生设施配套的宿舍楼,大部分学校建起比较标准的学生饭堂。新建教师工作用房、教师宿舍77幢,总面积39506平方米,解决1000名教师住房问题,进一步改善师生住宿条件。二是积极实施“强师兴教工程”。坚持开展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学习,多渠道组织新教师参加上岗培训和骨干教师参加提高培训学习。坚持实施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开展教坛新秀评选活动,选拔、培养名校长、名教师,去年暑假期间,我县举办了一期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全县400多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培训学习,县委湛岳登书记亲自上辅导课。此外,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上一个关于学校管理的专题课,从而提高校长业务水平和治校能力,优化师资队伍。三是积极实施“中小学新装备工程”。我县积极抓好义务教育学校实验室建设和现代教育装备建设,不断充实常规教学仪器,2008年投入100多万元配备中小学仪器。目前完全中学有理、化、生实验室54间,仪器总价值594万元;初级中学有理、化、生实验室72间,仪器总价值620万元;小学有科学实验室87间,仪器总价值1295万元;中小学图书共268万册。高中的理、化、生演示实验开出率为95.7%,分组实验开出率为82.6%;初中的理、化、生演示实验开出率为92.9%,分组实验开出率为57.3%;中心小学演示实验开出率为86%,分组实验开出率为74%。全县中学、中心小学计算机室配备基本达标,已装备计算机室94间(其中完全中学25间、初中28间、中心小学28间、面上小学13间),计算机4145台;专业语言室 28 间,兼容语言室 94间,多媒体电教室60套,VCM互动式电教平台16套,已有中小学校网站10个。学校英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开设,按要求开足课时。已装备计算机室的学校按要求开设计算机课。我县在全市实施“校校通”工程,构建一个信息量大、质量优秀的教育信息资源中心,逐步实现教育信息资源中心与各校园网的教学资源集合。目前遂溪教育信息网已构建有教学资源库。2008年全县中学和城镇中心小学全部接入广东教育专网,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网络化、教育资源共享。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四是积极实施“扩容促优工程”。我县以实施普通高中“扩容促优”工程为契机,抓扩招、上规模;抓发展,上水平。遂溪二中、遂溪三中通过扩建校舍,不断发展县城高中教育,城月中学、杨柑中学、戊戌中学、雷林中学等农村普通高中积极挖潜,适应扩招需要。全县共投入资金8028万元,扩建普通高中校舍面积达8.7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8003个。遂溪一中、遂溪二中、遂溪三中、大成中学、杨柑中学扩建面积均超过前20年的建筑总面积。此外,我县正抓紧筹建第四中学。各校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学校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争创等级学校,扩大优质学位。去年遂溪一中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五是积极实施“50班额工程”。积极抓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加大校舍建设力度,加强学籍管理,严格控制班级学生人数,积极推进50班额工程,逐步解决部分学校班级人数超额问题。
(二)关于进一步理顺教师队伍的管理关系,教师的编制使用、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调配交流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当前老师空编问题。我县编委认真调整核定全县中小学教师编制,及时将教职工编制按省规定标准落实到各校,同时加大教师补充和交流力度,建立教师有序流动机制和坚持实行教师支教制度,解决农村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问题,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从县城周边学校中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边远缺编的农村学校支教,几年来共派出支教教师720多人次。尽管县财政困难,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补充师资。2007年我县新招聘大学本科毕业生101人。2008年又新招聘大专以上毕业生200名补充缺额教师,其中高中104名,初中41名,小学55名,初中、小学新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支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师缺编紧张的压力。最近又通过“代转公”考试,拟招录227名教师。
(三)关于进一步整合城区城郊的教育资源,逐步解决城区学位不足,以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问题。我县政府已将“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纳入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事项予以抓落实。为加快推进该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优化全县教育资源配置,我县研究制定了《遂溪县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遂溪县中小学整合教学资源实施方案》,同时要求各镇党政领导必须将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县政府把附城中心小学、师范附小、城西中心小学、城东小学分别命名为遂城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小学。教育部门结合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想方设法做大做强城郊学校,同时严格转学、插班制度,尽力解决县城学校学位不足的难题,以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2007、2008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措施和成效
(一)提高认识,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基础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持续发展诸要素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第一资源”,而基础教育是人才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因此,发展基础教育,是把遂溪建设成为经济强县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提升遂溪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县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做到“四个优先”:即优先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优先保证教育经费投入,优先提拔重教成绩突出的干部,优先表彰奖励兴教办学成绩显著的镇和部门。制定“科教兴县”战略,实施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强力推进基础教育工作。县委湛岳登书记每年都亲自主持召开几次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对教育的重大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及时解决教育发展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林少明县长上任后第一时间到县教育局和学校调研,当场拍板解决遂溪一中扩建所需资金和县城个别学校基建、教学设备添置的经费,为教育排忧解难。黎兴副县长分管教育工作后,经常深入基层,为教育出谋献策。党政领导统一认识,以发展遂溪教育为己任,想为教育所想,急为教育所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和协调发展。
(二)明确责任,健全教育优先发展的工作机制。一是明确县级领导的教育工作职责。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及目标责任制,县委书记、县长作为全县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为直接责任人。县委、县政府先后制订并颁发《遂溪县关于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的决定》、《遂溪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岗位责任制》、《遂溪县四套班子成员和县直副科级单位挂钩联系学校的决定》、《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工作的意见》,《遂溪县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工作责任制,强化政府行为。二是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县教育局负责全县中小学校的管理;县财政局负责统筹安排全县教育经费;县人事局负责保障全县教师的编制;县政法、公安部门负责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交通部门负责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措施落实;消防部门负责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指导和督查;县国土局负责安排学校建设用地;县建设局负责学校规划建设的业务指导;文化、宣传部门负责净化社会育人环境;县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三是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我县把教育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任期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上下一致、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召开多次教育专题会议,对教育的重大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布置。如在学校改危工作中,明确责任、目标、任务和要求,对学校危房改造工程涉及的行政性、事业性等收费给予免收或减收,并确保省专项资金全部用于改危工程。县领导经常深入各镇中小学调研指导,现场办公,为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县委书记湛岳登同志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经常深入学校施工现场,检查督促改危的进度和质量,先后六次亲自召开镇委书记会议,两次带领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和有关局主要领导到学校改危施工现场办公,为学校解决实际问题;还亲自召开三次工程老板会议,鼓励他们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多为学校改危作贡献。县长林少明同志去年7月到任后,多次深入学校进行调研,全面了解全县教育的现状,掌握教育改革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想方设法为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如在遂溪一中调研时,当了解到遂溪一中校舍建设资金不足时,当场拍板由县财政拨款150万元支持该校建设校舍,及时解决了该校建校资金不足的问题。原县长黄光同志亲自审定学校改危方案,亲自召开了五次有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的会议,强调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抓好学校危房改造,还经常深入工地检查指导工作,为学校改危排忧解难。县委副书记梁权财利用节假日和中午不休息,逐间学校调查摸底,工程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马上想办法给予解决。副县长黎兴亲自召集县五大建筑公司经理开会,耐心劝说他们为政府分忧,为改造学校危房出力,亲自到工地催促工程队加快施工进度,及时帮助解决工程队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什么实际困难。与此同时,县四套班子其他成员实行责任制,每人负责挂一个镇,落实“四包”任务(包学校危房改造工程按时开工,包工程施工进度,包工程施工质量,包按时完成)。县人大、政协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定期组织教育调研制度,每年县人大、政协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布局调整、教育经费投入、教师编制及“学有所教”等事关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调研,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为县委、县政府研究和解决教育发展问题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加大投入,打好教育优先发展的坚实基础。我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尽管地方财政运行困难,但县委、县政府本着对发展教育事业负责,对遂溪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高度责任感,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想方设法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保障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1、确保教育经费“四落实”。2007年我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307万元,一般预算支出84200万元,其中教育支出40313万元;2008年我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378 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02249万元,其中教育支出37124万元。在教育支出方面确保教育经费“五落实”:一是确保教育经费“一到位”落实。2007年,我县县级财政承担的义务教育经费1135万元,占总支出的20%,与省负担的80%同时到位;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130万元;城市教育费附加840万元,其中县670万元,市170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事业支出;农村税费转移支付补助用于教育支出1135万元,占税改补助的30.6%。2008年,我县财政承担的义务教育经费1243万元,占总支出的20%,与省负担的80%同时到位;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254万元;城市教育费附加823万元,其中县713万元、市110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事业支出;上级下达我县农村税费转移支付3709万元,用于教育支出2327万元,占73.5%,比核定比例超33.5%。二是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两个比例”落实。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2%,比上年提高0.45个百分点;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31.99%,比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三是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落实。2007年,县财政经常性收入35621万元,比上年的25650万元增长38.87%;教育拨款26938万元,比上年的19862万元增长35.63%。2007年生均教育经费1672元,比上年的1551元增长7.8%,生均公用经费781元,比上年的775元增长0.8%。2008年,县财政经常性收入42011万元,比上年的35621万元增长17.9%;教育拨款29589万元,比上年的26938元增长9.84%。生均教育经费1681元,比上年的1672元增长0.5%,生均公用经费783元,比上年的781元增长0.25%。四是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落实。全县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实行县长负责制。县财政局根据核定的编制和上级规定的工资项目及标准,通过银行直接拨入教师个人工资账户。2001年以来,我县没有拖欠正式入编的教师工资。第四次全国工资改革后,全县中小学教师工资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小学教师月平均工资是1300元,中学教师月平均是1350元,教师的工资还略高同资历公务员的收入,并按上级的要求兑现2006年套改工资。五是确保教职工医疗、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落实。教职工的大疾病救助、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从2006年51元/月增加到2007年119元/月(未含一次性医疗保险)。每年县财政按上年职工月均工资总额的6%缴存教师住房公积金。从而营造了教师安教乐教的环境。
2、按时完成全县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我县县委、县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十分重视,把学校危房改造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县成立了遂溪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关于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建设有关优惠政策》,确保省的专项补资金全部用于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入近1000万元改造学校危房,同时对两大建筑材料(水泥、红砖)实行“一限两定”(限价、定量、定时)供应给施工单位,降低学校危房改造工程成本,将学校危房改造所需的1.2万吨水泥、800多万块红砖供应任务下达给本县管辖范围的四间水泥厂和十六间砖厂,并限价水泥每吨305-310元,红砖每块0.3元,还规定厂家每天都要按量供应给施工单位,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全县共拆除D级危房104231平方米,维修C级危房42926平方米,新建校舍145幢总面积67189平方米,按时完成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任务。
(四)强化措施,促使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1、做好“防流”工作,提高“普九”水平。我县成立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就学工作领导小组,广泛深入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并实施《遂溪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管理方案》,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协助学校防流控辍的积极性,全面落实“双线三级” 防流控辍责任制,坚持分片负责,分村包工策略,“以法治流,以教止流,以帮控流,以评防流”,
2、抓好高中规划,发展高中教育。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早作谋划。制订了《2008—2011年遂溪县普通高中发展规划》和《遂溪县2008—2011年县城普通高中规划建设项目情况表》,把每所高中每一阶段的各项工作具体量化。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最近,县召开四套班子会议研究决定投资兴建县第四中学,各项筹建工作正密锣紧鼓进行。
3、加强教师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制定并实施《遂溪县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暂行规定》、《遂溪县中小学教师管理规定》和《教育行政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坚持推行领导竞争上岗、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把好教师入口关,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进一步完善教师招聘制度。坚持实施学校、中小学教学质量目标考评和落实师德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升的重要依据,定期表彰先进,2007年县政府拿出20万元,奖励高考先进集体、优秀教师和成绩优秀学生。目前,我县现有在编中小学教师9553人,其中高中1495人,初中2525人,小学5533人。高中、初中和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是80%、97%和98%,其中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为27%,小学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为69%。高中和初中专任教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的12%和0.1%,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中级技术职务的比例是54%。
4、创建和谐校园,优化育人环境。为减少校园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县开展和谐满校园专题教育活动,成立了以县委常委戴珍同志为组长,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共青团县委等单位为成员的创建和谐满校园活动领导小组。通过宣传标语、图片、广播、集会、墙报、案例讨论、故事会、主题会、演讲、爱心基金等一系列的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把创建“和谐满校园”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学会谦让、学会做人,和谐相处。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350多所学校,5000多个班级,22万多师生参与活动,召开主题会4000多个,演讲比赛超过3600场次,成立爱心助学基金近400个,建立结对帮教小组12000多个,挂横幅近2500条,出墙报1200多期。县电视台采访了45所学校,播出93个场次,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全县师生献爱心共捐款近120万元(其中为伤病学生捐款62多万元;为敬老院孤寡老人捐款28多万元;为重病教师捐款近30万元)。如城月二中林权老师患心脏病急需一大笔资金动手术,一度家庭陷入困境,学校师生知道后纷纷解囊,先后两次捐款近4万元,学校师生并多次到医院探望,林老师和家属十分感激。兴文初中初三(3)班学生梁琼芳患急性白血病,全校师生(包括在本校已毕业的高中生)前后三次为她捐款近5万元,为她渡过难关,该同学现已康复回校读书。我县还发动社会捐资助学,解决读书难问题,2007年7月,湛江市振兴遂溪经济促进会捐资42.5万元奖励高考先进和扶持考上大学的30名贫困生。全县中小学通过节约开支和组织学生献爱心等,每年筹集扶贫基金达30多万元,解决了3400多名贫困学生的就学问题。
5、强化教研教改,提高教育质量。我县大力开展“科研兴校” 活动,积极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有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5项,县级课题37项。在抓好校本教研的同时,抓好重点课题的研究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探索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构建高效课堂。通过抓理论学习,抓观摩课、比赛课,以老带新,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成绩显著,去年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知识竞赛,我县获得全国一等奖7人,二等奖14人, 三等奖26人;小学五年级数学“育苗杯”竞赛,获省一等奖83人,二等奖122人,三等奖163人;参加湛江市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我县选派100名学生参加市中小学生书法比赛,有21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0人(全市16人)。高考、中考再上新台阶,全县参加“3+x”普通高考7133人,上线4639人,上线率65%,比2007年增加138人,本科上线人数1900人,上线率26、6%,居五县(市)第二,体育、艺术本科上线392人,上线人数居全市第一;全县参加中考13529人,平均分、及格率,均居五县(市)第一。
四、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主要有:一是教师编制不足。由于我县教育事业近年发展较快,目前全县中小学学生已达20.5万多人,根据省编委粤机编办[2003]124号文件规定,我县应配中小学教职员工10041人,对比现在教职员工数空编488人。二是教育经费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由于种种原因,我县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投入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教育需要,直接制约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突出的是普通高中校舍不足,职中教育发展缓慢,小学、初中教学设备设施简陋等。
(二)努力方向。坚定不移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坚持不懈实施“科教兴县、教育强县”战略;坚守不渝履行党政领导基础教育职责;坚决不减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坚韧不拔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中共遂溪县委员会 遂溪县人民政府
2009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