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项目管理 提升审计质量

作者: | 来源:审计署 | 时间:2024-03-21 点击数:- 分享到:

  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把立项当课题研究,聚焦高质量发展大局、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严守审计项目计划源头管控。出台《审计项目现场管理办法》,明确目标、锁定重点、把好关键点,做好审计现场管理;明确审计组组长及主审的现场管理主体地位、质量控制及业务复核等职责,落实审计组组长总体质量负责制,确保问题发现在现场、解决在现场;定期督导检查审计组执行审计实施方案情况,对审计人员给予必要的工作指导,对现场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审计按进度实施;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实质性审核,对具体审计目标的完成情况、问题定性定责及取证等重要事项进行审核把关。在审理过程中,把审计事项置于经济社会运行的大背景下分析、把具体问题放在改革发展大局下审视,围绕责任主体、事实证据、定性定责及法律法规依据、原因分析、影响后果、处理意见“六要素”严格审理。健全审计质量管控体系,实现从制定审计计划到督促审计整改的审计业务全流程管控;每年组织对至少4个盟市及所属2个旗县(市、区)审计机关开展业务质量检查。

  河南省郑州市审计局坚持把增强审理质效作为审计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在研究审计法、审计准则中关于审理资料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审计项目提交审理资料清单》,明确审计组需提交资料的种类及数量;制定《郑州市审计局审计项目审核复核审理审定流程》,将审计质量控制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做到“讲程序、留痕迹、可监督”,确保审计质量全过程控制。紧盯审计实施方案编制与执行,方案内容是否完整、审计目标是否实现等;紧盯审计现场,关注审计定性是否准确、证据是否充分等;紧盯征求意见及反馈环节,关注重要问题是否在报告中反映、问题事实是否清楚、处理处罚意见是否恰当等。强化对同类项目的同口径审理,同类报告同类问题定性、定责、法规引用、处理意见的一致性等,确保同类报告之间的相互衔接与协调,在遇到问题复杂或者时间紧迫的情况时,开展集中审理;针对争议较大的事项,进行集体研判、审定,确保审计揭示问题准确、客观。通过对以往审理典型性问题的研究梳理,编制《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典型问题》,通过以案促学快速提升审计人员特别是新入职人员的业务能力,夯实审计质量基础。

  深圳市南山区审计局以研究型审理为抓手,持续改进方式方法。开展区级改革课题《探索“流程+职责”清单式审计管理模式》研究,全面梳理质量控制要点及常见审计质量问题,出台审计工作操作指引、审计项目分级质量控制职责清单,明确各层级工作流程,压实各环节责任;梳理规范18种主要审计文书、33种主要审计文本参考格式,推进审计业务规范化开展。前移审理关口,安排审理人员参与审计项目中期汇报会,提前熟悉项目情况,及时跟进重点问题。印发《南山区审计局兼职审理人员工作方案》,组建兼职审理人员人才库,采用兼职审理人员先行审理、专职审理人员再次审理的工作模式,提升审计人员质量控制意识。及时梳理日常审理工作和年度审计档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将其中普遍且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整理为典型案例,以集中交流的形式与各审计人员深入探讨,进一步促进审计质量提升。

  广州市白云区审计局充分发挥审理在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合理调配有限的审理资源,发挥不同审理人员的专业优势,在审理介入时间和方式上采用更为灵活的模式。严格执行审计质量控制分级负责制,将审理成果运用作为控制审计质量的重要抓手,定期对发现的问题情况进行通报,分析项目审核复核工作存在漏洞的原因,进一步压实审计组、审计业务科室等质量控制层级的责任。对近期项目审理发现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从问题定性、事实表述、定性法规等方面分别选取代表性问题,进行审计风险预警。同时,针对代表性问题总结归纳出便于实操的具体优化措施,印发《审理发现典型问题及优化建议清单》,促进审计人员举一反三、自查自纠,从源头上防范潜在审计风险、促进项目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