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五一假期临近,旅游市场即将迎来消费高峰,住宿预订需求显著增加。为保障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避免陷入“虚假房源”“临时毁约”“价格欺诈”等消费陷阱,遂溪县消委会特结合收集近期国内的典型案例,发布住宿预订避坑指南。本文从预订前注意事项、入住前风险防范到纠纷处理路径,系统梳理常见消费隐患并提供实用建议,旨在帮助消费者提前规避风险,守护假日出行体验。请广大市民务必提高警惕,理性选择,科学维权。
一、预订前注意事项
选择正规渠道。优先通过官方平台或酒店官网预订,核实房源描述、用户真实评价及退订政策(如“不可抗力条款”),避免非正规渠道导致信息泄露或虚假房源风险。警惕社交媒体、非授权代理的“超低价房”“内部房源”宣传,此类渠道易引发诈骗或临时毁约。
核实退改规则。仔细阅读退订条款,确认是否包含“免费取消”“限时退款”等保障,截图保存商家承诺的退改政策,防止事后纠纷。避免选择“不可取消”或高违约金房型,优先选择灵活退改的预订选项。
警惕“低价房”陷阱案例:某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以350元/间预订某省某民宿,临近假期却被商家以“房量不足”为由单方取消订单,随后该民宿以650元/间重新上架。消费者投诉后,某市场监管部门对商家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责令补偿损失。建议:优先选择官方平台或酒店官网,避免非正规渠道的虚假房源风险。
二、入住前风险防范
警惕商家临时毁约。若临近假期被商家以“装修”“房源不足”等理由单方面取消订单,需保留短信、平台订单截图等证据,及时向消委会或平台投诉维权。通过平台预订的,可要求平台协调升级房型或更换同等级酒店,并承担差价损失。
核查价格真实性。对比同一房源在不同平台的标价,警惕“划线价+虚假折扣”等价格欺诈行为,优先选择明码标价、历史价格透明的房源。若发现商家“先涨价后降价”,截图保存促销页面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商家毁约的典型借口与应对案例:某市游客刘先生预订的民宿被商家以“发生案件”为由强制退订,实际是因假期房价上涨后商家毁约。经平台协调,消费者免费升级至高价房型。建议:保留订单截图、短信记录等证据,通过平台或消委会投诉维权。
虚假价格促销曝光案例:某省某民宿标注“划线价1750元/间、销售价1455元”,实际此前从未以1750元成交,涉嫌虚假折扣被立案调查。建议:对比多平台价格,发现“先涨价后降价”可举报至市场监管部门。
三、入住时检查重点
设施与安全确认。到店后核对实际设施是否与宣传一致(如房型、卫浴条件),发现“照骗”问题立即与平台或商家协商解决。
检查隐私安全。查看房间是否存在隐蔽摄像头(重点排查插座、烟雾报警器等位置),发现问题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
合同与收费明细。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服务内容(如早餐、停车费)、额外收费项目(如清洁费、押金退还规则),防止“隐形消费”陷阱。
“照骗”房源维权案例:某省游客预订知名景点附近民宿,实际地址却偏离7公里,实为郊区“幽灵民宿”。消费者通过平台投诉后获全额退款。建议:到店后立即核对房型、位置与宣传一致性,发现问题现场取证并投诉。
四、纠纷处理与维权渠道
快速响应机制。发生消费纠纷时,消费者及时与经营者协商或向消费平台的客服维权;其次,协商未果,可拨打当地12345市民服务热线、12315热线或当地旅游投诉热线;最后,可通过微信小程序12345平台、“全国12315平台”、“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投诉举报并提交证据材料。
消费平台协调成功案例:网友通过携程预订的290元民宿被商家威胁“到店无房”,平台介入后免费升级至520元房型并承担差价。建议:优先通过平台客服维权,要求协调同等级住宿或差价补偿。
行政处罚案例:某市某民宿签署价格承诺后仍违规涨价,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并责令退还消费者差价。建议:涉及价格欺诈可依据《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主张个人合法诉求。
五一假期是放松身心的美好时光,更需警惕消费陷阱的侵扰。遂溪县消委会再次提醒:预订住宿务必选择正规渠道,留存凭证,仔细核对条款与房源信息;若遇纠纷,请及时维权。我们也将持续关注节假日期间民宿行业的价格规范与服务质量,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全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愿每一位消费者都能明辨风险、安心出行,共享舒心假期!